close

  
  本報 肖甜二手餐飲設備 製圖
  中國第一代奧運人曾在這裡生活工作。東森房屋 張可 攝
  宋如海
  舒鴻
  索契過後,即待南京。昨天是青奧倒計時150天,今夏8月,世界的目光就將聚焦古都。有人說,這是南京首度與奧林匹克結緣。其實不然,百年前的二十世紀初,南京或南京人,就以各種形式參與到奧林匹克的事業中了。您知道嗎?中國的預防癌症心得奧委會就成立在南京;中國參與奧運的第一人就是金陵大學的畢業生……青奧會前,不如再看看這些人的故事。他們的經歷,描繪出中國第一代體育人奮力拼搏的畫捲。
  揚子晚報記者室內設計 張可
  中國褐藻醣膠功效奧委會的前世今生
  中國奧運夢起源於南京
  在民國時期,承擔今天國家奧委會職能的機構,名叫“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1924年成立於國立東南大學的化學教室。
  日前,有南京本地學者考證出,奧委會工作人員就在鼓樓區匡廬新村12號辦公。研究此事的江蘇省近代史學會會員、南京市地方志工作者胡卓然建議,青奧會前,應在這些見證歷史的重要地點,樹碑立文。“要告訴各國小選手們,南京不僅有先進的場館與服務,這裡也是中國奧運夢起源的地方。”
  奧委會成立後便開始顛沛流離
  但協進會一誕生,就開始顛沛流離。工作人員們曾暫在上海《申報》的報館里辦公。而後,在法租界租賃了130多畝土地建設了中華體育場,在上海延平路租用40畝土地建設了申園足球場(現為靜安區工人體育場)。“體育場辦賽售票,是協進會收入的唯一來源,幾次想把辦公地遷回誕生地南京都沒能成功,就是因為回來後就沒有門票收入了。”胡卓然說。
  抗戰開始,協進會又遷至重慶。1945年9月7日——勝利日之後僅4天,協進會就正式決定“將總會會址遷返南京”。但工作人員抵寧後發現,戰後“南京房屋極感缺乏”。“政府、企業等等,所有的機關單位,都在遷回南京,協進會想找一個像樣的房子,根本輪不上。”但這擋不住回家的腳步,時任國際奧委會委員、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總幹事董守義先行出發,“同家眷住在安樂酒家(後為江蘇飯店)後院一間小屋裡,籌備體協的遷移工作”。
  回到南京後只能搭棚子辦公
  協進會為了儘早在南京運轉,毅然選擇使用活動房屋,搭成臨時辦公用房。根據全國政協編撰的《文史資料存稿選編23:文化》,董守義的夫人鄺亞英,曾經回憶了會址剛遷至南京的困難情況:“(董守義到南京)數月後,在南京偏僻地區——劍閣路找到一塊空地。有了地址,又愁建築,會裡沒有經費基金,無法興工。幸此時美軍撤走,留下一種‘活動房子’,能夠折除和移動,外表像一個長麵包式,占地很大,夏天熱,冬天冷,但裡邊可以分作大小房間,大間能容五六人辦公,隔為小間能作宿舍和休息室等用。”
  雖然在今天看來是“違建”,但就是這三棟活動房,中國第一代奧運人終於結束了多年的奔波,開始在南京落腳。“協進會工作人員帶著家屬擠在一起,活動房是住宅加辦公室,條件很艱苦。”胡卓然告訴記者,當年工作人員中的馬鳳閣仍在世,今年已經99歲了。
  60年前的規劃圖,定位曾經的辦公地
  1947年7月的國際奧委會公報上,協進會的地址為:7.Chien Ke Road,Nanking。“Chien Ke Road是韋氏拼音,即劍閣路的音譯。”至此,工作人員在南京擁有了自己的固定地址:“南京市劍閣路7號”。但鬥轉星移,門牌號碼變更,當年的7號早就不是現在的7號。胡卓然一直希望,找到協進會的具體辦公位置。而60年前的一張規劃圖,終於揭開謎底。
  在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保存著一本1953年測制、印刷的《南京市房地產平面圖》。在劍閣路片區的規劃圖中,記者看到了標註為“7號”的建築平面圖。它們在寧海路、劍閣路、漢口西路、匡廬新村包圍的地塊中,而且有多棟,並標註為“無產權”。“這與史料記錄的搭建活動房相符。”根據定位結果,當時“劍閣路7號”與今天的匡廬新村12號更接近。現在,這裡是一棟上世紀80年代式樣的六層居民樓。而今天的劍閣路7號,則遷移到馬路對面。
  延伸
  協進會成功組織中國三次參加奧運
  在三棟活動房裡,總幹事董守義等協進會工作人員,隨即開始了1948年第十四屆倫敦奧運會的準備工作。1947年他們在新街口的交通銀行南京分行(今中國工商銀行南京市分行),開會組建代表團。翌年5月起,選拔出的各運動隊運動員陸續在南京集合。6月下旬,代表團大部分的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在南京進行授旗儀式後,出發赴英國倫敦參賽。
  胡卓然告訴記者,“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先後以中國國家奧委會的身份,組織代表團參加了1932年、1936年和1948年三屆奧運會的比賽。
  新中國成立當月,協進會即在北京改組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1954年5月,國際奧委會承認“總會”為中國奧委會。“我建議在青奧前,南京市在協進會的誕生地——東大,以及辦公地附近划出空地,為第一代奧運人樹碑立文。”胡卓然說。
  中國奧運“第一人”是金陵大學畢業生
  大家都知道,劉長春是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1932年7月8日,他參加了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但代表中國出席奧運的第一人,則是金陵大學體育專業畢業的宋如海。
  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中國雖未派遣運動員參賽,但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負責人王正廷,佈置宋如海作為代表出席奧運會。宋如海出席觀摩的行為,即成為了中國正式參與奧運會的起點。胡卓然告訴記者,對於宋如海出席的意義,王正廷曾說“……立國族於大地上,任何事業,均應有所觀摩,而始有長足之進展;故運動亦應為國際化。去年全國體育協進會推派宋君如海前赴荷蘭參加第九屆世界運動大會,即此意也”。
  宋如海1890年出生於安徽,191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南京金陵大學是中國最早開展現代體育活動的大學之一。1914年5月,金陵大學成為“華東各大學體育聯合會”的六大高校之一,聯合會每年定期舉辦田徑和各項球類比賽。
  宋如海畢業後,旋即到武昌從事體育工作。1924年7月5日,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在南京東南大學校園裡的化學教室成立,宋如海是與會代表之一。
  奧運會上首位中國裁判也來自南京
  1936年柏林奧運會男籃決賽,裁判員跟著運動員們折返跑,一口流利的英文,做出精準的判罰。在金髮碧眼中,他卻是一張東方面孔。他叫舒鴻,來自中國,曾是國立東南大學體育系的副教授。這是世界體育界對中國的認可,但也是來之不易的。
  1928年,上海舉辦了一場籃球比賽。賽前,舒鴻向比賽組織者提出建議,“中國人參加的比賽,一定讓中國人執法。”但沒想到,答覆是:中國人體質差,不能做裁判。舒鴻向美國裁判協會申訴,最後決定,採用考試的辦法優勝劣汰。申請執法這場比賽的9名中外裁判統一參加考試,試題由當時最為權威的“美國裁判會”提供,並由其閱卷打分。競爭十分激烈,4名中國考生髮揮出色,其中最高94分,最低88分,而參加考試的美國5名考生僅一人及格。就這樣,舒鴻等4名中國人拿到了第一批國際裁判資格證書,還被吸收成為美國裁判協會會員。
  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籃球第一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21個國家參賽。作為中華體育代表團的籃球教練兼保健醫生,舒鴻到德國後被大會聘請為籃球裁判員和拳擊賽裁判員。最後,籃球決賽在美國隊對加拿大隊中間展開。由於雙方對裁判人選要求很高,經協商,大會決定聘請舒鴻擔任奧運史上頗具意義的首次籃球項目決賽的裁判員。
  舒鴻來自浙江慈溪,早年留學美國。1925年回國後,舒鴻來到南京,擔任了國立東南大學體育系副教授,教體育術科。舒鴻將國外的先進技術打法帶到南京,和東南大學的同學們一起切磋籃球技藝。在南京期間,舒鴻還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裁判員組織——“中華運動裁判會”,並擔任會長一職。  (原標題:90年前,中國奧委會在東大誕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qyoam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